自制激光射击无人机,P激光武器击毁无人机

精选笔记 bchgfjyf56547 2024-04-10 19:46 9 0

一、8公里级车载激光反无人机系统

8公里级车载激光反无人机系统

在中东爆发过一场局部战争,有大户公开介入了邻居家的内战。结果打来打去正应了中原古代的一句老话,那就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居然出现了所谓的“拖鞋军”,把花费数千亿采购先进武器,并且同样出大价钱雇人打仗的一方打得经常在一线丢盔卸甲。更有甚者所谓拖鞋军,居然掌握了弹道导弹加巡航导弹,更有射程从几十公里到上千公里的、大量的攻击无人机和巡飞弹。

正是这些数量可观,而又无处不在的低空小目标,被用来不断用来袭击大户在内陆纵深的大型油田、储油装置与主要的炼油厂。所谓千里穿杨,而且是一打就爆。导致这种低成本的无人化远程打击,瞬间就取得了重大的影响效果。谁都知道油田与炼油厂可算是大户家的命根子;而且因为被袭击的巨型油罐区等设施目标巨大,无法移动也无法隐蔽,因此这种低成本的远程攻击经常轻易得手;一旦得手就会对全球的油价产生不小的波动效果。

于是大户家可谓不惜成本地应对这些无人机以及简化版巡航导弹,其实就是土制远距离巡飞弹的攻击。为此动用了花费数百亿美元采购而来的爱国者战略防空系统。于是经常发射多枚爱国者导弹,去拦截一两个低小慢目标。结果发现综合效果并不好。

首先是爱国者导弹对大户来说动辄上千万一枚;一次必须发射2枚导弹拦截一个小目标;如果来袭目标有五六个,仅仅发射出去拦截的爱国者导弹,其价值就过亿了。如果这类攻防长期化,就算全球最不差钱的大户家也受不了。问题是如果爱国者系统能把这些土巡航导弹与无人攻击机全部成功拦截那也算成功。

实际情况是发射10枚拦截导弹,也无法成功拦截下来二三个目标。这是因为爱国者本身主要用于拦截中高空来袭的有人战机与短程弹道导弹为主,其拦截目标的最低飞行高度最好在距离地面30米以上。如果来袭的土巡航导弹与无人机末端飞行高度在20米以下,那么发射再多的爱国者导弹也无能为力。

最终这类拦截就真成了高射炮打蚊子有劲使不上。还有更糟糕的爱国者系统毕竟是较大的防空导弹,单发导弹的发射重量在800公斤左右,战斗部也有100多公斤。这样的大型导弹一旦错过目标,就只能乱飞直到自己坠毁;或者当空引爆,也会产生大量的、炙热的高温碎片,甚至包括高能燃料与炸药。这些碎片与燃烧物,极有可能最终落在面积巨大的油罐区与炼油厂区,造成的间接爆炸与纵火风险,未必会比来袭的无人机更小。

总而言之用爱国者等大型防空导弹拦截低空低速的无人机与巡飞弹,事实证明并不合适。不过突然之间好像攻击大户家的炼油设施的消息似乎绝迹了。难道是攻击方良心发现,彻底放弃攻击行动了吗?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同类攻击仍然曾经发动,但却都是有去无回,最终变得无声无息!后来才知道大户家引进了世界领先的高性能车载激光反无人机系统,专门不分昼夜的打击靠近的无人机与巡飞弹等低空小目标。

确保5公里之内绝对击落,8公里之内有效拦截,甚至10公里之内提前拦截成功的案例都有。可以同步对付至少50个同时出现的小目标。预计这套体系的拦截概率最高在85%左右,实战效果居然比原先的最高期望值还要好,近乎百分百的对来袭小目标进行了成功拦截,让攻击方只能放弃这类攻击。如果再对这套系统进行改进升级,实行履带化伴随式陆地防空;后者功率加大后直接上舰部署,那么极有可能彻底解决无人机与巡飞弹在战场上难以对抗的世界难题!

二、激光笔对无人机有效吗

激光笔能否对无人机有效主要还看它的功率,有的激光笔是用来验钞使用。但是拿激光笔玩对眼睛很有危险。目前市场上的激光笔对无人机效果不大,其聚光聚焦性不同伤害不到无人机。如果是军用的激光笔或者专门为打击目标发明的激光笔可能对无人机有一些效果。

三、HELMA***P激光武器击毁无人机

法国民用无人机数量已达250万架,小型和微型无人机很容易被改装成攻击性武器。为此,法国将通过采购新系统和新装备增强反无人机能力。

法国国防部宣布选择泰雷兹等公司研发的“反无人机模块化保护系统”,作为未来通用反无人机体系的基础。法国前期投入约3300万欧元采购6套系统。如果功能令人满意,法国将追加购买50套,总价值超过3.5亿欧元。该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拓展能力强,既能为小规模据点提供精准保护,也能为大型军事设施或重要场所提供覆盖性保护,还能提供移动式防护。该系统运行时分为态势感知、探测目标、打击目标3个步骤,拟采用激光武器作为打击手段。

在构建系统的同时,法国也加紧采购关键武器装备。法国宣布采购由法国激光工业公司和阿丽亚娜航天公司联合研发的HELMA-P激光武器。该武器由光学传感器和激光炮塔组成,可单人操作,探测距离3000米,有效射程1000米,最大功率10千瓦,能在数秒内识别、追踪和击毁时速超过50公里的小型无人机。该武器已在法国陆军“夏尔巴”装甲车和海军舰艇上完成可行性测试。

此外,法国还在加紧研发电磁炮反无人机武器。该武器有效射程达200千米,能以5倍音速发射电磁炮弹击毁敌方无人机。

法国加大反无人机能力建设,主要是为2023年橄榄球世界杯和2024年巴黎奥运会提供安全保护,预防小型和微型无人机可能对比赛场馆、密集人群和交通枢纽的袭击。新采购的反无人机系统和装备将在比赛开始前部署,并提前进行人员培训。不过,外界评论认为,法国提升反无人机能力,不仅仅满足于实现短期目标,更是为未来战场做准备。

自2014年发现核电站上空盘旋数架无人机后,法国便致力于建设反无人机体系,并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是加强顶层设计。2015年,法国政府开启名为“全球反无人机系统技术和方法的分析与评估”计划,为武装部队、警察等提供通用反无人机解决方案。二是推动产业发展。法国政府在加大相关产业投入的同时,鼓励企业参与反无人机能力建设。比如,在“反无人机模块化保护系统”研发中,由大型防务公司牵头,纳入“赛博航空”“远景”等中小企业。三是鼓励创新研究。除主流反无人机方案外,法军还不断尝试其他方法。比如,2017年,法军训练4只金鹰抓捕无人机。法国防务公司还制造出MP200六旋翼无人机,以碰撞方式成功拦截四旋翼无人机。

尽管法国积极加强反无人机能力建设,但其反无人机水平有待验证。一方面,系统可靠性和拦截成功率尚未经过实战检验。另一方面,法国研制的激光拦截系统在最大功率和射程方面与世界一流产品存在较大差距,需进一步升级改造。

四、航拍无人机的发展过程是什么

无人机是“无人驾驶飞机”的简称(Unmanned Aerial Vehicle,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包括无人直升机、固定翼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飞艇、无人伞翼机。从某种角度来看,无人机可以在无人驾驶的条件下完成复杂的空中飞行任务和各种负载任务,可以说是“空中机器人”。

从应用领域来看,无人机分为军用与民用。军用无人机分为侦察机、靶机、电子对抗机和战斗机等。在民用方面,“无人机+行业应用”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治安监控、交通巡逻、海岸缉私、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影视拍摄等领域的应用,丰富了无人机的用途。

提到无人机,很多人以为它是现代科技的产物。事实上,从航空技术萌芽之时,军方就开始研发不需要飞行员驾驶的飞机了。无人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4年,英国皇家空军用一架小型飞机装上炸药,通过无线电引导飞机攻击德国空中和地面目标,这是无人机的雏形。当英国人摆弄无人机上天的时候,美国人也开始了无人机的试制。1917年11月,美国第一架无人机由寇蒂斯公司研制成功,但这个飞机是个“自动飞行的炸弹”,也就是程控飞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人机。真正的无人机是上世纪30年代英国制造的蜂后无人机(Queen Bee target drone)。德·哈维兰公司(de Havilland)生产的这种无人机是无线电遥控靶机,在1934年至1943年间共生产了420架,这些无人机被当作靶机,用于训练飞行员、炮兵和防空部队的射击能力。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用新发明的导弹袭击英国本土,盟军就想用无人机这种新式武器还以颜色。当时驻英的美国海军航空队启动了代号为“铁砧”的行动,将百余架有人驾驶的轰炸机改造成“准无人机”。机舱内去掉一切无用装备,机组成员减至两人:一个是驾驶员,另一个是工程师,他们把飞机开到700米高度,安上炸弹引信,然后跳伞。轰炸机上安装了两套电视摄像机,可以将仪表盘上的图像实时传输给跟在后面的遥控者。不过,由于无线电遥控技术不过关,这些无人轰炸机还没飞过英吉利海峡就全坠毁了。

二战结束后,冷战的来临,又推动了无人机的蓬勃发展。上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美国用无人机提取原子弹试验后的空气样本,还参与朝鲜战争,进行战场侦察。越南战争时期,美国“火蜂”系列无人机(Ryan firebee)被广泛用于战场,用来执行侦察、电子窃听、电台干扰等任务。到1975年美军撤出东南亚,该系列无人机一共执行了3435次任务。但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无人机的性能、可靠性、导航精度和控制能力还达不到实战需要,越战结束后,美国国防部终止了无人机的发展计划。但另一个国家—以色列却钟情于无人机,经过对无人机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后,1976年以色列率先将无人机用于中东战争,引诱埃及军队的地面防空火力开火,在无人机的掩护下,以军战斗轰炸机对埃军地面目标实施轰炸,取得了显著的战果,发展了无人机的佯攻功能。1982年6月,以色列在与叙利亚的战争中,开创了无人机和有人机协同作战的先例,使无人机大出风头。

无人机以其突出的战绩使各国军事首脑对它刮目相看,对无人机提升军队战斗力的作用及其潜在的军事价值取得了共识,为无人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动力,而控制科学、人工智能和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又为无人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20世纪90年代以来,军事作战理论变革,立体战成为主要战争样式,无人机成为三维战中无人化作战平台的主要武器装备之一,无人机以其自身优势能适应高风险地区作战需要,因而提高了部队的作战效能。

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借鉴了以色列的成功经验,动用了“先锋”、“指针”等无人机系统,在侦察、监视、目标捕获、战场管理、炮火支援和空袭后目标毁伤评估等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调用美、英、法、德和意大利等五个国家,七种类型200多架的无人机投入战争,对南联盟武装力量进行侦察和监视。

无人机技术在 20世纪末经历了三次发展浪潮,真正进入了第一个“黄金时代”。

首先是1990年后,全球共有30多个国家装备了师级(大型)战术无人机系统,代表机型有美国“猎人”“先驱者”,以色列“侦察兵”“先锋”等。

其次是1993年后,中高空长航时军用无人机得到迅速发展,以美国“蒂尔”无人机发展计划为代表,在波黑战争中大放异彩。

最后是20世纪末,旅团级(中小型)固定翼和旋翼战术无人机系统出现,其体积小、价格更低、机动性好,标志着无人机进入大规模应用时代。

无人机不受人员生理与生命风险的限制,减少了战斗人员伤亡或被俘虏的风险;有人驾驶的航空载具,在机动性、速度等很多方面都会受驾驶员身体素质的制约,比如已经退役的SR-71黑鸟无人侦察机,飞行速度最高达到3.4马赫,飞行员必须穿得像宇航员一样才能够承受得住,而无人机就不再受人类体质的制约;无人机的成本,相对有人驾驶的航天载具来说更加低廉,更方便维护和保养。